博台线——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的重要功能与建设构想

被引:33
作者
方创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博台线; 区域发展均衡线; 胡焕庸线; 重要功能; 国家发展战略脊梁线; 建设构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客观上需要构筑一条或多条支撑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成为表征区域均衡发展格局的标志线。反复审视中国区域发展版图并计算发现,垂直于胡焕庸线的博台线(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2016年博台线西南半壁与东北半壁国土面积占比为59∶41,而两侧人口占比约为45∶55,经济总量占比约为41∶59,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国家安宁和台湾回归的祖国和平统一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建议将博台线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博台线发展战略规划,充分释放博台线承载的多重潜在功能,突出建设博台线上西北端点、中部战略节点和东南端点三大战略支撑点;开展对博台线的综合科学考察,加大对博台线的科学认知与宣传力度,让中国认识博台线,让世界了解博台线;把博台线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让博台线成为破解胡焕庸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2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方创琳, 2016
[12]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郑度等, 2007
[13]  
Urban agglomeration: An evolving concept of an emerging phenomenon[J] . Chuanglin Fang,Danlin Yu.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17
[14]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的识别研究 [J].
季珏 ;
高晓路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4) :687-694
[15]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模拟 [J].
张剑 ;
柳小妮 ;
谭忠厚 ;
陈全功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3) :28-33
[16]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J].
黄园淅 ;
杨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1) :68-73
[17]   胡焕庸大师对发展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J].
吴传钧 .
人文地理, 2001, (05) :1-4
[18]   《禹贡》中的秦岭淮河地理界线 [J].
龚胜生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6) :93-97
[19]   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 [J].
胡焕庸 .
地理学报, 1990, (02) :139-145
[20]   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 [J].
胡焕庸 .
地理学报, 1935, (02) :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