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的解决路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重构——基于后发优势理论视角

被引:17
作者
黄蕊 [1 ,2 ]
金晓彤 [2 ]
机构
[1]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后发优势; 非平衡非充分发展; 创新极化;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8.10.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此模式下,不仅先发地区出现了创新极化过度、扩散不足的弊端,而且后发地区隐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故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因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进而释放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潜能,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矛盾解决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46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J].
蒋永穆 ;
周宇晗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1) :20-28
[2]   要素重置、经济增长与区域非平衡发展 [J].
刘贯春 ;
张晓云 ;
邓光耀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7) :35-56
[3]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空间极化定量研究现状分析 [J].
王成城 ;
韦守明 ;
李红梅 .
华东经济管理, 2017, 31 (05) :168-175
[4]   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J].
高孝伟 ;
孔锐 ;
周晓玲 .
资源与产业, 2014, 16 (06) :93-99
[5]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J].
陆铭 ;
向宽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4) :1-16
[6]   加快向充分自主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经济全球化视野的审思 [J].
曹雷 ;
程恩富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 (08) :26-32+92
[7]   都市圈创新能力极化发展实证研究 [J].
金凤花 ;
富立友 ;
钟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10) :37-41
[8]   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J].
程启智 ;
李华 .
经济纵横, 2013, (05) :64-68
[9]   统筹城乡涉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J].
刘强 .
农村经济, 2013, (02) :72-74
[10]   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研究述评 [J].
余泳泽 .
经济评论, 2012, (06) :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