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夏季污染变化

被引:9
作者
徐小娟 [1 ,2 ]
刘子锐 [1 ]
高文康 [1 ]
王跃思 [1 ]
辛金元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关键词
后奥运; PM2.5; O3; 京津冀; 输送; 区域污染;
D O I
10.13198/j.res.2012.09.4.xuxj.011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探索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华北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夏季大气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3年的在线观测,结合气流轨迹模式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兴隆站大气本底夏季ρ(NOx)、ρ(SO2)、ρ(O3)和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11.5±5.9)、(8.3±7.0)、(137.6±38.4)和(50.9±33.0)μg/m3;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ρ(O3)和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ρ(O3)为200μg/m3,ρ(PM2.5)为75μg/m3〕的天数分别为102和60 d,占观测期间有效天数的39%和23%,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逐年上升;受偏南气流影响,太行山沿线区域和山东半岛—渤海湾地区是兴隆夏季大气本底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城市区域夏季高浓度O3和PM2.5,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物浓度的整体上升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59 / 9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Characteristics and recent trends of sulfur dioxide at urban,rural,and background sites in North China: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measures[J]. Weili Lin 1,Xiaobin Xu 1,Zhiqiang Ma 2,Huarong Zhao 3,Xiwen Liu 4,Ying Wang 1 1.Key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CMA Centre for Atmosphere Watch & Services,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9,China 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teorology,Ch
[2]  
鼎湖山秋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无机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J]. 刘子锐,王跃思,刘全,刘鲁宁,张德强.环境科学. 2011(11)
[3]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primary particles and pollutant gases for China [J].
Cao GuoLiang ;
Zhang XiaoYe ;
Gong SunLing ;
An XinQin ;
Wang YaQia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 (08) :781-788
[4]   辽宁辽中县城郊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及来源特征 [J].
高健 ;
柴发合 ;
王淑兰 ;
张新民 ;
张萌 ;
陈义珍 ;
尉鹏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2) :146-154
[5]  
2008年奥运期间华北区域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变化与分析[J]. 吴丹,辛金元,孙扬,王跃思,王普才.环境科学. 2010(05)
[6]   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污染输送影响 [J].
王芳 ;
陈东升 ;
程水源 ;
李明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637-642
[7]   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天气型和输送路径分析 [J].
陈朝晖 ;
程水源 ;
苏福庆 ;
高庆先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17-21
[8]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模拟分析 [J].
马锋敏 ;
高庆先 ;
周锁铨 ;
苏福庆 ;
康娜 ;
孙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30-36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场特征分析 [J].
王艳 ;
柴发合 ;
刘厚凤 ;
王永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22-29
[10]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J].
温天雪 ;
王跃思 ;
徐宏辉 ;
马志强 ;
吉东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5)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