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119
作者
陈发虎 [1 ,2 ,3 ]
傅伯杰 [4 ,5 ]
夏军 [6 ,7 ]
吴铎 [2 ]
吴绍洪 [8 ]
张镱锂 [3 ,8 ]
孙航 [9 ]
刘禹 [10 ,11 ]
方小敏 [3 ,12 ]
秦伯强 [13 ]
李新 [3 ,14 ]
张廷军 [2 ]
刘宝元 [15 ]
董治宝 [16 ]
侯书贵 [3 ,17 ]
田立德 [3 ,18 ]
徐柏青 [3 ,19 ]
董广辉 [2 ,3 ]
郑景云 [8 ]
杨威 [3 ,19 ]
王鑫 [2 ]
李再军 [2 ]
王飞 [2 ]
胡振波 [2 ]
王杰 [2 ]
刘建宝 [1 ,3 ]
陈建徽 [2 ]
黄伟 [2 ]
侯居峙 [1 ,3 ]
蔡秋芳 [10 ,11 ]
隆浩 [13 ,11 ]
姜明 [20 ]
胡亚鲜 [15 ]
冯晓明 [5 ]
莫兴国 [21 ]
杨晓燕 [1 ,3 ]
张东菊 [2 ]
王秀红 [8 ]
尹云鹤 [8 ]
刘晓晨 [3 ,1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6]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
[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10]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
[1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7]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18]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1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自然地理;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人-环境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索自然环境及其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的特征、演变过程、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驱动机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类型丰富且区域差异较大,为开展自然地理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及河流发育、高原冰冻圈环境演化、全新世多时间尺度季风与西风气候变化、湖泊与湿地、流域模型与土壤侵蚀、过去人-地关系演化、生物地理及中国三维地带性规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研究的重大理论进展与重要贡献.在简要交代国际前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并梳理了中国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脉络,进一步聚焦重大研究成果或具有较大争议、重大影响的学术争鸣问题,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并进行未来工作展望.最后提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下,应发挥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的优势,厘清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过程、规律与机制,持续推进中国自然地理研究为国家战略服务,在全球视野下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659 / 1696
页数:38
相关论文
共 229 条
[51]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water–ecosystem–economy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J].
Guodong Cheng ;
Xin Li ;
Wenzhi Zhao ;
Zhongmin Xu ;
Qi Feng ;
Shengchun Xiao ;
Honglang Xiao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4, 1 (03) :413-428
[52]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 [J].
王浩 ;
贾仰文 ;
杨贵羽 ;
周祖昊 ;
仇亚琴 ;
牛存稳 ;
彭辉 .
科学通报, 2013, 58 (12) :1064-1077
[53]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J].
孙鸿烈 ;
郑度 ;
姚檀栋 ;
张镱锂 .
地理学报, 2012, 67 (01) :3-12
[54]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 [J].
陈发虎 ;
黄伟 ;
靳立亚 ;
陈建徽 ;
王劲松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11) :1647-1657
[55]   山西宁武公海湖泊岩芯的环境磁学特征及中世纪暖期湿润气候探讨 [J].
刘建宝 ;
陈发虎 ;
陈建徽 ;
许清海 ;
夏敦胜 ;
王宗礼 ;
李月丛 .
科学通报, 2011, (31) :2580-2590
[56]  
Tree ring based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for the Upper Yellow River over the past 1234 years[J]. GOU XiaoHua1, DENG Yang1, CHEN FaHu1, YANG MeiXue2, FANG KeYan1, GAO LinLin1, YANG Tao1 & ZHANG Fen1 1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MO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ic Sciences,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
[57]   晚渐新世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发现: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新记录 [J].
强小科 ;
安芷生 ;
宋友桂 ;
常宏 ;
孙有斌 ;
刘卫国 ;
敖红 ;
董吉宝 ;
符超峰 ;
吴枫 ;
卢凤艳 ;
蔡演军 ;
周卫健 ;
曹军骥 ;
徐新文 ;
艾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1) :1479-1488
[58]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from the Yangtze delta:Implic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J]. JIA JunTao 1,ZHENG HongBo 2,HUANG XiangTong 1,WU FuYuan 3,YANG ShouYe 1,WANG Ke 2 & HE MengYi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
[59]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 [J].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1-12
[60]   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 [J].
蔡运龙 ;
宋长青 ;
冷疏影 .
地理科学, 2009, 29 (05) :6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