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渐新世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发现: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新记录

被引:48
作者
强小科 [1 ]
安芷生 [1 ]
宋友桂 [1 ]
常宏 [1 ]
孙有斌 [1 ]
刘卫国 [1 ]
敖红 [1 ]
董吉宝 [1 ]
符超峰 [2 ]
吴枫 [1 ]
卢凤艳 [1 ]
蔡演军 [1 ]
周卫健 [1 ]
曹军骥 [1 ]
徐新文 [1 ]
艾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风成红粘土; 磁性地层; 晚渐新世; 亚洲内陆干旱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亚洲内陆荒漠的扩张影响了环境改善及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亚洲内陆干旱化成为古气候研究热点,其起始年代始终是这一研究的焦点问题.中国黄土高原晚新生代风成黄土和红粘土沉积作为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的理想载体,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庄浪钻孔654m的岩芯进行了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庄浪岩芯记录了25.6~4.8Ma的连续磁极性变化序列,主要由高分辨率的风成红粘土序列构成,最早的风成红粘土出现于25Ma,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化至少在晚渐新世已经出现,这为研究晚渐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质记录.
引用
收藏
页码:1479 / 14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尹秋珍 ;
袁宝印 ;
刘东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646-653
[2]   秦安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石英颗粒形态特征、粒度分布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 [J].
刘进峰 ;
郭正堂 ;
乔彦松 ;
郝青振 ;
袁宝印 .
科学通报 , 2005, (24) :2806-2809
[3]   黄土-古土壤中石英颗粒的粒度分布 [J].
孙有斌 ;
鹿化煜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0, (19) :2094-2097
[4]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J].
宋友桂 ;
方小敏 ;
李吉均 ;
安芷生 ;
杨东 ;
吕连清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57-463
[5]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
[6]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杨石岭 ;
熊尚发 ;
顾兆炎 ;
刘东生 ;
朱日祥 ;
郭斌 ;
岳乐平 .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86-94
[7]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 [J].
孙东怀 ;
刘东生 ;
陈明扬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65-270
[8]   黄土高原红粘土成因及上新世北方干旱化问题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朱日祥 ;
郭斌 .
第四纪研究, 1997, (02) :52-62
[9]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J].
安芷生 ;
吴锡浩 ;
汪品先 ;
王苏民 ;
董光荣 ;
孙湘君 ;
张德二 ;
卢演俦 ;
郑绍华 ;
赵松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11) :1209-1215
[10]   1.8Ma以来黄土-深海古气候记录对比 [J].
丁仲礼 ;
刘东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18) :1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