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迷失现象的形成机理及其政策选择

被引:1
作者
何问陶
陈虎城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迷失; 货币政策; 超额货币需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我国货币迷失现象具有客观性和累积性,不同货币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货币迷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货币迷失现象主要源于经济中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货币化进程、虚拟经济发展、巨额不良贷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都是形成货币迷失现象的重要因素。大量迷失货币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坚持总量控制、存量转化、结构优化和政策协调的原则,坚持在金融发展中逐步消除迷失货币的不利影响,重点是严格控制增量迷失货币和合理疏导存量迷失货币。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外部影响与“迷失”货币的成因——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J].
王韧 ;
吴健 .
金融研究, 2007, (02) :12-25
[2]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2/GDP [J].
谢平 ;
张怀清 .
经济研究, 2007, (02) :27-37
[3]   结构变化:“中国货币之谜”的一种新解 [J].
李健 .
金融研究, 2007, (01) :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