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演进及其评论

被引:28
作者
靳相木
柳乾坤
机构
[1]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自然资源核算; 生态足迹; 生物物理性工具; 评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从生态角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的方法,其发展经历了从一维模型向二维模型,并从二维模型向三维模型的演进过程,论文从科学问题、模型内涵、应用指向和解释能力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模型演进作了梳理和评论。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足迹模型是自然资源核算的一个生物物理性工具,弥补了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不足。2)一维模型开创性地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开展自然资源消费核算,以此来测算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占用情况;二维模型在自然资源消费核算维度的基础上,引入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维度,开拓了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新视野;三维模型进一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维度理解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以圆柱体体积表达生态足迹,生动刻画人类活动对所处区域的生态压力。3)一维模型是二维、三维模型的基础,但它们解决的科学问题各有不同,从而所适用的研究尺度、应用指向也有所差异。4)生态足迹模型属于静态分析模型,无法解释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二维和三维模型属于封闭模型,其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区域生态的真实状况。最后,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 [J].
周涛 ;
王云鹏 ;
龚健周 ;
王芳 ;
冯艳芬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592-4603
[2]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766-3777
[3]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J].
孙中锋 ;
吴晨 ;
周文静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 (12) :1193-1197
[4]   从自然资源核算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李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4) :449-456
[5]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综述 [J].
徐广才 ;
康慕谊 ;
史亚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10) :1797-1807
[6]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 [J].
方恺 ;
高凯 ;
李焕承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657-1667
[7]   生态足迹若干不足、修正与完善以及应用拓展 [J].
向书坚 ;
柴士改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1051-1058
[8]   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267-274
[9]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J].
方恺 ;
Heijungs Reinout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1700-1707
[10]   基于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的中国自然资本利用省际格局 [J].
方恺 ;
李焕承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2) :199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