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

被引:14
作者
宋枫 [1 ]
王丽丽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区域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使用费雪理想指数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1995年-200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从省际层面来看,1995年-2009年各地区的能源强度都普遍降低,但各省市区之间的能源强度的绝对水平与变动幅度差距在扩大。在这一时期,由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化明显,并与部门内能源效率的作用相互加强,造成了地区间能源强度分布趋于分散。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区域能源强度变动:基于GFI的因素分解分析[J]. 李国璋,王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4)
[2]   中国的能源强度究竟有多高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吴宗鑫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8) :51-58
[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J].
齐绍洲 ;
罗威 .
经济研究, 2007, (07) :74-81
[4]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5]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J].
史丹 .
经济研究, 2002, (09) :49-56+94
[6]  
China's energy economy: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 . Hengyun Ma,Les Oxley,John Gibson.Economic Systems . 2010 (2)
[7]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J].
Cornillie, J ;
Fankhauser, S .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03) :28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