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被引:157
作者
齐绍洲 [1 ]
罗威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地区差异; 收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1 ;
摘要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结构冲击与结构转换对中国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 [J].
黎德福 ;
黄玖立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1) :114-126
[2]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3]   对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J].
施发启 .
统计研究, 2005, (05) :8-11
[4]   分析GDP和能源、就业及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J].
马晓君 .
统计教育, 2004, (06) :26-29
[5]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 [J].
张宗成 ;
周猛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4) :41-45+66
[6]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
[7]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