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研发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模式——以北京、上海为例

被引:27
作者
杨凡
杜德斌
段德忠
林晓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研发密集型制造业; 空间分布; 区位模式; 北京; 上海;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北京和上海研发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区位选择模式差异。研究发现,北京企业集中分布特征明显,热点区主要位于核心城区及近郊的少数地区,并形成以中关村-上地为中心的集聚格局;上海企业表现为集中与扩散并存,热点区在郊环线以里区域零散布局,并形成以漕河泾和张江为双核的联动共生集聚格局;北京和上海企业均存在开发区和交通指向性以及路径依赖,与此同时,上海企业还具有学研机构和老工业区指向性以及郊区化现象,北京企业则出现逆郊区化。研发密集型制造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形成以开发区为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和以开发区、学研机构和老工业区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不同行业企业基本符合总体特征,但又呈现一定的特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92 / 5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Metropolitan land-use patterns by economic function: a spatial analysis of firm headquarters and branch office locations in Australian cities[J] . Sigler,Searle,Martinus,Tonts.Urban Geography . 2016 (3)
[12]  
Post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n a Sunbelt Metropolis: Where Are Factories Located in Phoenix?[J] . Breandánó hUallacháin,TimothyF. Leslie.Urban Geography . 2009 (8)
[13]  
The anchor tenant hypothesis: exploring the role of large, local, R&D-intensive firms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 Ajay Agrawal,Iain Cockbur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2003 (9)
[15]   兰州城区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姚康 ;
杨永春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59-64+102
[16]   北京市制造业分布的圈层结构演变——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分析 [J].
刘涛 ;
曹广忠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716-726
[17]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J].
袁丰 ;
魏也华 ;
陈雯 ;
金志丰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53-163
[18]   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分析——洛阳市大型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案例剖析 [J].
樊杰 ;
王宏远 ;
陶岸君 ;
徐建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131-141
[19]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J].
吕卫国 ;
陈雯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142-152
[20]   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 [J].
贺灿飞 ;
梁进社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5, (01) :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