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中旅游吸引物权的制度化路径与实践效应——以“阿者科计划”减贫试验为例

被引:74
作者
保继刚
杨兵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权; 制度化路径; 实践效应; 旅游减贫试验; 阿者科计划;
D O 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2.01.008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国内有关"旅游吸引物权"的研究大多止步于理论探讨,而旅游地却存在大量旅游吸引物权益缺失的发展困境。文章尝试将"旅游吸引物权"学术概念进行落地运用,通过一场持续3年的旅游减贫试验,探索出旅游吸引物权在中国制度情境下的制度化路径,解析其实践效应。研究发现:(1)旅游吸引物权的产权建构需要首先从结构层面建立兼顾分配和资源保护意义的制度规则体系,制度规则背后的核心运行逻辑是经济利益调节。(2)制度结构建立后,再从能力与文化层面建构多方主体对旅游吸引物权表达与实践的理解和认知,重点是在认知范畴上建立产权共识。(3)旅游吸引物权建构所需的制度、能力与文化培育可由多方外部主体援助完成,但援助的目的是催发原住民的主体性。发展乡村旅游不一定需要大资本进驻,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适量的资金投入、产权建构的技术援助,足以带动原住民参与旅游发展。其中,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产权的决定性主体,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解、授权与支持是开展产权建构的根基性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旅游吸引物权建构是对各个构成物要素凝结的共有性、整体性旅游吸引价值的产权关系进行系统表达,本质上是不改变现有构成物的"名义产权"制度,利用制度多元逻辑引导多方主体改变产权认知观念与结构,在认知范畴上建立关于新增的旅游吸引价值的"事实产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中国县域多维贫困与相对贫困识别及扶贫路径研究 [J].
徐藜丹 ;
邓祥征 ;
姜群鸥 ;
马丰魁 .
地理学报, 2021, 76 (06) :1455-1470
[2]   物之序: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吸引物” [J].
张进福 .
旅游学刊, 2021, 36 (06) :45-59
[3]   布里顿的批判性旅游地理思想再考 [J].
陈品宇 ;
袁超 ;
孔翔 ;
刘俊 .
地理研究, 2021, 40 (04) :1209-1222
[4]   产权实践的场域分化——土地发展权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拓展与启示 [J].
陈颀 .
社会学研究, 2021, 36 (01) :203-225+230
[5]   领域化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社区社会空间变迁——以丹霞山青湖塘村为例 [J].
翁时秀 ;
杨继荣 .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 (07) :1149-1159
[6]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反公地悲剧”治理多案例分析 [J].
张琰飞 ;
朱海英 ;
魏昕伊 .
农村经济, 2020, (07) :70-77
[7]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 [J].
保继刚 ;
陈苑仪 ;
马凌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7) :1556-1569
[8]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制度增权二元分野比较研究 [J].
王维艳 .
旅游学刊, 2018, 33 (08) :58-67
[9]   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 [J].
周扬 ;
郭远智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8) :1478-1493
[10]   土地产权的动态建构机制——一个“追索权”分析视角 [J].
折晓叶 .
社会学研究, 2018, 33 (03) :25-5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