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多维贫困与相对贫困识别及扶贫路径研究

被引:41
作者
徐藜丹 [1 ]
邓祥征 [2 ]
姜群鸥 [1 ,2 ,3 ]
马丰魁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多维贫困; 相对贫困; 耦合协调模型; 精准扶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步入了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的新阶段。本文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平均夜间灯光指数以及基于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县域多维发展指数和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方法,从多维贫困和相对贫困两个层面对中国多维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以上研究筛选出的贫困县,采用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农业扶贫分析适宜县域的扶贫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约60%县域处于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其中47%为多维相对轻度贫困县;基于平均夜间灯光指数和县域多维发展指数分别识别出602个和611个多维贫困县,分别包含了63%和79%的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8年),这表明县域多维发展指数识贫机理更为精准。多维贫困县集中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而在筛选的贫困县中,适宜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农业扶贫的县域分别有414个、172个、442个和298个,且在4种扶贫方式中,约61%县域适宜采用多种扶贫路径共同扶贫。研究结论将为确保中国扶贫的可持续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55 / 147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相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典型研究与政策前瞻 [J].
樊杰 ;
周侃 ;
伍健雄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 (10) :1249-1263
[2]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多维贫困测度及时空交互特征 [J].
金贵 ;
邓祥征 ;
董寅 ;
吴锋 .
地理学报, 2020, 75 (08) :1633-1646
[3]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 [J].
冯雨雪 ;
李广东 .
地理学报, 2020, 75 (07) :1386-1405
[4]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 [J].
黄承伟 .
中国领导科学, 2020, (03) :23-27
[5]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J].
王淑芳 ;
周伟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 (07) :180-182
[6]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J].
王小林 ;
冯贺霞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3) :2-21
[7]   基于PCA-GWR方法的村级贫困时空格局及致贫因素分析 [J].
罗耀文 ;
任周鹏 ;
葛咏 ;
韩李涛 ;
刘梦晓 ;
何亚文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 (02) :231-245
[8]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J].
孙久文 ;
夏添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0) :98-113
[9]  
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广西河池市1586个贫困村的实证分析[J]. 李响,齐文平,谭畅,王白雪,王艳慧.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10]   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 [J].
陈志钢 ;
毕洁颖 ;
吴国宝 ;
何晓军 ;
王子妹一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1)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