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纳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12
作者
李偲 [1 ,2 ]
海米提依米提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实验室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喀纳斯景区;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1.04.03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3001 ;
摘要
考虑到贸易因素,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旅游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从旅游"六要素"和旅游废弃物七个方面计算了喀纳斯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2007年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为51215.69hm2,其中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对旅游生态足迹的贡献率较大,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7.85hm2,生态盈余为102660.13hm2,反映出2007年喀纳斯景区旅游发展规模合理,旅游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 [J].
甄翌 ;
康文星 .
生态学报, 2008, (11) :5401-5409
[2]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J].
章锦河 .
生态学报, 2008, (06) :2764-2773
[3]   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 [J].
曹辉 ;
陈秋华 .
生态学报, 2007, (11) :4686-4695
[4]   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 [J].
杨桂华 ;
李鹏 .
旅游学刊, 2007, (02) :54-58
[5]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彭建 ;
杨磊 ;
张源 .
地理研究, 2006, (06) :1134-1142
[6]   海南省外来旅游者生态足迹测评 [J].
符国基 .
资源科学, 2006, (05) :145-151
[7]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县级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章丘市为例 [J].
窦蕾 ;
李平 ;
姜财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5) :47-52
[8]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足迹分析 [J].
罗艳菊 ;
吴章文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03) :330-334
[9]   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J].
杨桂华 ;
李鹏 .
生态学报, 2005, (06) :1475-1480
[10]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