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被引:288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3] 芜湖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模型; 黄山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结果表明:(1)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6 hm2;(2) 黄山市人均生态赤字达0.219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48.40%;(3)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年度转化值为12.36 hm2,是当地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9倍;(4) 黄山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684美元/hm2,是黄山市单位本底生态足迹产值的1.17倍,但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1.84%;(5) 黄山市单位旅游游览、购物、住宿生态足迹产值高,而旅游交通、餐饮的单位生态足迹产值较低;(6) 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的区际转移与生态影响的区际扩散,旅游业发展具有全球性生态影响的特征。最后指出了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估——以贵州镇远县为例 [J].
王书华 ;
王忠静 .
山地学报, 2003, (03) :324-330
[2]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3]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4]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5]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6]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
[7]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8]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9]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China [J].
Zhongmin Xu ;
Guodong Cheng ;
Zhiqiang Zhang ;
Paul H Templet ;
Yongyuan Yin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3, 13 (1) :19-26
[10]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as a tool to assess tourism sustainability[J] .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