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潜力预测

被引:11
作者
蔡丽莎 [1 ]
陈先刚 [1 ]
郭颖 [2 ]
殷瑶 [1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退耕还林; 碳储量;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6 [森林的生态效益];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收集贵州省2000-2007年退耕还林的面积和树种数据,并对2008-2010年期间的年度造林面积设置6种可能情景。然后根据贵州省森林资源清查中人工林生长的历史数据,拟合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树种的生长曲线,再结合各树种的生物量扩展系数、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利用"人工林生长曲线法"估算出贵州省未来50a不同情景下的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2010,2020,2030,2040,2050年,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分别达到15.013~15.585,33.421~41.296,40.755~56.224,41.640~66.111和47.314~71.252Tg,有着相当大的碳汇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J].
陈先刚 ;
张一平 ;
詹卉 .
林业科学, 2008, (05) :24-30
[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J].
吴庆标 ;
王效科 ;
段晓男 ;
邓立斌 ;
逯非 ;
欧阳志云 ;
冯宗炜 .
生态学报, 2008, (02) :517-524
[3]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 [J].
陈亮中 ;
谢宝元 ;
肖文发 ;
黄志霖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5) :640-643
[4]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基线问题 [J].
武曙红 ;
张小全 ;
李俊清 .
林业科学, 2006, (04) :112-116
[5]   CDM林业碳汇项目的泄漏问题分析 [J].
武曙红 ;
张小全 ;
李俊清 .
林业科学, 2006, (02) :98-104
[6]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J].
刘华 ;
雷瑞德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835-843
[7]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 [J].
雷丕锋 ;
项文化 ;
田大伦 ;
方晰 .
生态学杂志, 2004, (04) :25-30
[8]   森林、造林、再造林和毁林的定义与碳计量问题 [J].
张小全 ;
侯振宏 .
林业科学, 2003, (02) :145-152
[9]   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 [J].
李跃林 ;
彭少麟 ;
赵平 ;
任海 ;
李志安 .
山地学报, 2002, (05) :548-552
[10]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