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被引:164
作者
吴庆标
王效科
段晓男
邓立斌
逯非
欧阳志云
冯宗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广西大学
关键词
森林; 六大林业工程; 固碳现状; 固碳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年固碳量为85.30101.95Tg.a-1,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内蒙古、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省份。根据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规划完成时,林业工程每年新增的固碳潜力为115.46 Tg.a-1,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新增的固碳潜力分别为16.25、48.55、32.59、3.75和14.33 Tg.a-1。
引用
收藏
页码:517 / 5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低价灌木林改造落叶松高产林分初探 [J].
刘龙聚 ;
石兰生 ;
郭德龙 .
现代化农业, 2006, (05) :40-41
[2]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J].
李铁华 ;
项文化 ;
徐国祯 ;
喻勋林 ;
罗中太 ;
杨万里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5) :31-35
[3]   晋西黄土丘陵地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 [J].
李长征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5, (02) :31-32+35
[4]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赵敏 ;
周广胜 .
地理科学, 2004, (01) :50-54
[5]   湖南飞播造林技术实践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J].
陈兆先 .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01) :14-17
[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7]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8]   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3-517
[9]   试论落叶松接近自然林改培工程 [J].
王少怀 ;
安凤刚 ;
王天民 .
林业勘查设计, 2000, (02) :34-35
[10]   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 [J].
周广胜,张新时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6, (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