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潜力预测

被引:11
作者
蔡丽莎 [1 ]
陈先刚 [1 ]
郭颖 [2 ]
殷瑶 [1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退耕还林; 碳储量;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6 [森林的生态效益];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收集贵州省2000-2007年退耕还林的面积和树种数据,并对2008-2010年期间的年度造林面积设置6种可能情景。然后根据贵州省森林资源清查中人工林生长的历史数据,拟合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树种的生长曲线,再结合各树种的生物量扩展系数、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利用"人工林生长曲线法"估算出贵州省未来50a不同情景下的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2010,2020,2030,2040,2050年,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分别达到15.013~15.585,33.421~41.296,40.755~56.224,41.640~66.111和47.314~71.252Tg,有着相当大的碳汇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李育材著, 2005
[12]  
Climate Change and Forest Sinks: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st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J] . Richard G. Newell,Robert N. Stavi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2000 (3)
[13]  
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afforestation project activitie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of the Kyoto Protocol. UNFCCC.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p9/06a02.pdf . 2004
[14]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15]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16]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17]   人类经营活动对森林土壤碳的影响 [J].
徐德应 .
世界林业研究, 1994, (05)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