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研究

被引:51
作者
戚伟 [1 ,2 ,3 ,4 ]
刘盛和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位序规模分布; 耦合类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大规模的"乡—城"流动人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城市规模体系结构,不同规模城市间的人口集疏表现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根据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城市人口及其流动人口的空间数据库。借鉴城市位序规模理论,提出城市流动人口服从类似规律的假设,探究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服从的数学规律,进行斜率等关键参数的测算和无标度区的识别,并根据城市人口位序规模分布与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耦合关系,将城市划分为吸纳流动人口绝对超前型、相对超前型、相对滞后型、绝对滞后型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符合幂函数,且向高位序城市集聚的特征显著,集聚力量大于分散力量,这种极化特征不断提高。2中国大多数城市属于绝对滞后型,其流动人口规模仍未达到其理论值,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潜力。3特大和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大多超前,其流动人口集聚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大多已相对超载;而中小城市的位序规模大多滞后,其流动人口集聚能力一直较弱,目前大多相对规模不足,提升潜力与空间极大。4城市在经济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引力上差异、流动人口自身的地域认识和定居意愿等均是影响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981 / 199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时空平稳性 [J].
王开泳 ;
戚伟 ;
邓羽 .
地理研究, 2014, 33 (07) :1195-1206
[2]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 [J].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14, 33 (04) :674-686
[3]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增长的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 [J].
于涛方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4) :47-58+111
[4]   分形无标度区的一种自动识别方法 [J].
王成栋 ;
凌丹 ;
苗强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2, (06) :9-12+27
[5]   流动人口空间体系及其与城镇体系的相关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梁辉 ;
岳彩娟 .
南方人口, 2011, 26 (02) :39-47
[6]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盛和 ;
邓羽 ;
胡章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187-1197
[7]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 [J].
段成荣 ;
孙玉晶 .
人口研究, 2006, (04) :70-76
[8]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J].
谈明洪 ;
吕昌河 .
地理学报, 2003, (02) :285-293
[9]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J].
陈彦光 ;
周一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23-830
[10]   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 [J].
顾朝林 ;
蔡建明 ;
张伟 ;
马清裕 ;
陈振光 ;
李王鸣 ;
沈道齐 .
地理学报, 1999, (03)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