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

被引:77
作者
吴旗韬
张虹鸥
叶玉瑶
苏泳娴
机构
[1]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交通格局; 珠三角; 交通可达性; 时空压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42 [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化处理的局限,在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增加自然(水面、海拔、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处理,对既有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使得交通可达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改进模型计算了港珠澳大桥两种情景下珠三角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可达性分析中,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中,香港和珠海的时间可达性提高最多,而其他城市则影响较弱;②费用可达性分析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极大减少香港和珠海往珠三角西岸和东岸的运输费用,同时,不同的大桥通行费用情况下,费用差异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差别相同,而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则有所差别。基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将成为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研究对产业影响表现有所差异,香港在商贸和服务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西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将不断受益。最后分析了政策和其他交通通道建设对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in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1990–2020.[J].Quan Hou;Si-Ming Li.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 6
[2]   骨干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例 [J].
冯立新 ;
杨效忠 ;
姚慧 ;
卢松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189-194
[3]   中国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 [J].
孙峰华 ;
陆大道 ;
柳新华 ;
顾九春 ;
王振波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507-1521
[4]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孙东琪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4 (06) :807-811
[5]   过江通道对乡镇可达性影响分析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商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5) :506-513
[6]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朱传耿 ;
祁毅 ;
徐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16-426
[7]   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 [J].
周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2) :241-248
[8]   区域流动空间整合与全球城市网络构建 [J].
沈丽珍 ;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2009, 29 (06) :787-793
[9]   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区域发展机会公平性评价——以江西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09, 29 (06) :809-816
[10]   交通导向的环杭州湾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J].
陈雪依 ;
姚亦锋 .
山西建筑, 2009, 35 (3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