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孙峰华 [1 ,2 ,3 ]
陆大道 [4 ]
柳新华 [5 ]
顾九春 [1 ]
王振波 [4 ,6 ]
机构
[1] 鲁东大学交通学院
[2]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3]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
[6]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物流交流量;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影响; 物流量指数模型; 回归预测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020205 ;
摘要
在搜集整理1991-2009年19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区位论原理、重力模型原理,建立物流量指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2008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陆路物流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31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与全国其他省区、物流区域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计算出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潜在物流量。利用一元回归模型,预测了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中国31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量。根据预测结果,借助ArcGIS9.2软件系统,计算出2020、2030、2040、2050年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与其他省区、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量。计算了中国物流重心移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使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与其他省区或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进而节约了大量的动力资源,其潜在的无形中的效益是巨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2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孙东琪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4 (06) :807-811
[2]   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从分县到分省 [J].
封志明 ;
刘东 ;
杨艳昭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19-429
[4]   2006年全国高速公路网运输分析 [J].
陈荫三 ;
肖润谋 ;
马暕 ;
秦华容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 (03) :91-96
[5]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 [J].
王成金 .
地理学报, 2008, (02) :135-146
[6]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徐建 ;
王玥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65-1074
[7]   相关系数法在通道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J].
李娟 .
中国公路学报, 2006, (05) :98-101
[8]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 [J].
曹小曙 ;
薛德升 ;
阎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6) :25-32
[9]   高速公路运输量研究 [J].
陈荫三 .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02) :94-98
[10]   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秉镰 ;
赵金涛 .
中国软科学, 2005, (06)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