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肖文
蒲晓龙
柏杖勇
冯建新
机构
[1]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动静脉桥接溶栓; 机械取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498 / 15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J].
高宗恩 ;
陈晓辉 ;
陈健 ;
钟孟飞 ;
李海停 ;
杨志杰 ;
刘迎春 ;
张立功 ;
李海蓉 ;
吴德云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4 (02) :71-76
[2]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J].
蒙喜斯 ;
李胜愉 ;
崔伟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 38 (06) :589-591
[3]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贾成銮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6, (21) :111-112
[4]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张毅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 (19) :129-130+138
[5]   用尿激酶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 [J].
王爽 ;
王凯封 .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 (18) :108-109
[6]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及最佳停用时机分析 [J].
赵玉环 ;
胡青英 ;
赖元楠 ;
彭淑娇 .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 (17) :2046-2048
[7]   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章敏 ;
黄文国 ;
颜冬润 ;
张敏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25) :107-108
[8]   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效果观察 [J].
陈振华 ;
丘新才 ;
林淑芳 ;
甘振勇 .
山东医药, 2016, (28) :93-95
[9]   一期机械性吸栓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J].
刘磊 ;
王宏飞 ;
陆清声 ;
裴轶飞 ;
李海燕 ;
毛华娟 ;
景在平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8 (02) :150-152
[10]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J].
李琳 ;
王旋 ;
酒晓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 (11)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