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地形起伏与人口及经济关系

被引:40
作者
周亮 [1 ,2 ]
徐建刚 [3 ]
林蔚 [2 ]
杨林川 [4 ]
孙东琪 [5 ]
叶尔肯吾扎提 [5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学院
[3]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4]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地形起伏; 人口经济; 适宜性; 秦巴山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09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407 ;
摘要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关系进行探析,并且对秦巴山区发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各县区地形起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梯度空间规律。2.区域地形起伏与所在县区人口密度、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即地区地形起伏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经济发展受限制越强,相反地形越平缓,经济活动则越活跃,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为集聚。3.地形起伏度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对秦巴山区深入研究发现,市辖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受地形起伏约束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市辖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人才引进、资源支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支配地位和集聚优势,较大程度上抵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42 / 7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J].
刘宪锋 ;
潘耀忠 ;
朱秀芳 ;
李双双 .
地理学报, 2015, 70 (05) :705-716
[2]   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05、2008和2011年县级数据的实证 [J].
冷志明 ;
唐珊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82-796
[3]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J].
刘小鹏 ;
苏胜亮 ;
王亚娟 ;
黄越 ;
赵莹 .
地理科学, 2014, 34 (04) :447-453
[4]   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 [J].
刘湘辉 ;
姬冠 ;
孙艳华 .
经济地理, 2013, 33 (10) :35-39
[5]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J]. 方瑜,欧阳志云,郑华,肖燚,牛俊峰,陈圣宾,逯非.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
[6]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 [J].
周自翔 ;
李晶 ;
任志远 .
地理科学, 2012, 32 (08) :951-957
[7]   地形条件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选择 [J].
郑林昌 ;
张雷 ;
蔡征超 .
山地学报, 2012, 30 (02) :172-179
[8]   基于GIS和遥感的中国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J].
刘沁萍 ;
田洪阵 ;
杨永春 .
地理科学, 2012, 32 (06) :686-693
[9]   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J].
刘艳华 ;
徐勇 ;
刘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56-166
[10]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 [J].
刘清春 ;
王铮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3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