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被引:11
作者
刘艳华 [1 ,2 ]
徐勇 [1 ]
刘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人口增长; 时空分异; 黄土高原地区; 过去2000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是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实体,区域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与人口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人口数据,利用模型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结合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人口增长和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受政策、历史事件及社会稳定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历史时期呈现大幅波动,新中国成立后呈平稳增长的态势;②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着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经济布局、人口政策、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③1949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格局逐渐形成由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半边对半边格局向外围密中间疏的环绕型格局转变的趋势,中心城市的培育和成长是导致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J].
孙铁山 ;
李国平 ;
卢明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56-966
[2]   地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J].
王劲峰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2) :169-175
[3]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J].
葛美玲 ;
封志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02-210
[4]   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模拟方法——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J].
徐勇 ;
马国霞 ;
郭腾云 .
地理科学, 2007, (06) :749-755
[5]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6]   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 [J].
高国力 .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03) :23-25
[7]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城市发展(1949~1957年) [J].
何一民 ;
周明长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 (02) :70-77+127
[8]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9]   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 [J].
安介生 .
地理研究, 2004, (05) :667-676
[10]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 [J].
王法辉 ;
金凤君 ;
曾光 .
地理研究, 2004, (01)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