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被引:11
作者
刘艳华 [1 ,2 ]
徐勇 [1 ]
刘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人口增长; 时空分异; 黄土高原地区; 过去2000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是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实体,区域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与人口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人口数据,利用模型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结合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人口增长和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受政策、历史事件及社会稳定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历史时期呈现大幅波动,新中国成立后呈平稳增长的态势;②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着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经济布局、人口政策、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③1949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格局逐渐形成由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半边对半边格局向外围密中间疏的环绕型格局转变的趋势,中心城市的培育和成长是导致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 [J].
朱传耿 ;
顾朝林 ;
马荣华 ;
甄峰 ;
张伟 .
地理学报, 2001, (05) :548-559
[22]   明清时期山西人口迁徙与晋商的兴起 [J].
梁四宝 ;
武芳梅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1, (02) :54-60+29
[23]   中国适宜人口分布研究——从人口的相对分布看各省区可持续性 [J].
刘燕华 ;
王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1) :35-38
[24]   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 [J].
柴彦威 ;
胡智勇 ;
仵宗卿 .
地理研究, 2000, (04) :391-399
[25]   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 [J].
唐克丽 ;
张科利 ;
雷阿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2) :200-203
[26]   黄河上中游产水产沙系统与下游河道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1997, (05) :39-47
[27]   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 [J].
胡焕庸 .
地理学报, 1935, (02) :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