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基于最终需求和技术效率的视角

被引:58
作者
孙文杰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最终需求结构;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系统中劳动报酬的形成机理和产生效率,对于中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点从需求结构和技术效率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开放背景下1987—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背后动因。研究发现,最终需求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终需求结构、以需求衡量的产业结构、最终需求进口替代、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对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1%、14%、2%、38%、2%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1997年之后,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我国劳动报酬的拉动系数呈大幅下降趋势,且拉动重心逐渐由国内居民消费转向投资和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97年之后劳动报酬份额的显著下降。此外,包括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在内的技术效率变化也是引起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 [J].
刘瑞翔 ;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30-41+64
[2]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3-27
[3]   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J].
肖文 ;
周明海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5) :154-163
[4]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 [J].
周明海 ;
肖文 ;
姚先国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6) :35-45
[5]   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 [J].
龚刚 ;
杨光 .
管理世界, 2010, (05) :45-55+187
[6]   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 [J].
黄先海 ;
徐圣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34-44
[7]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罗长远 ;
张军 .
管理世界, 2009, (05) :25-35
[8]   “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 [J].
沈利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4) :139-151+161
[9]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10]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 [J].
李稻葵 ;
刘霖林 ;
王红领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