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浓雾事件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30
作者
周自江
朱燕君
鞠晓慧
机构
[1]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浓雾事件; 年际变化; Mann-Kendall法; 滑动t-检验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分析区域性浓雾事件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利用1954—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2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实测大雾和能见度资料,探讨了典型浓雾事件的判定方法,建立起该区域52年较完整的浓雾序列.初步结果表明:1954—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共出现564例较为典型的浓雾事件;仲秋至仲春(10月—次年4月)为浓雾的多发季节,约占总数的89.9%,夏季由于气温高、对流天气多,浓雾的发生概率很小,只占总数的1.6%;20世纪60年代浓雾事件少而弱,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经历由少到多的转变,且以1978年为序列的突变点,此后该地区浓雾事件频次高,强度强,不确定性大,尤其以80年代为最多,以90年代为最强;2000—2005年浓雾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有较明显的回落.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张光智,卞林根,王继志,杨元琴,姚文清,徐祥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2]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J].
王丽萍 ;
陈少勇 ;
董安祥 .
地理学报, 2005, (04) :689-697
[3]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J].
刘小宁 ;
张洪政 ;
李庆祥 ;
朱燕君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02) :220-230+271
[4]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J].
王志强 ;
王静爱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2) :134-139
[5]   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春季浓雾的实时监测和若干特征 [J].
冯民学 ;
袁成松 ;
卞光辉 ;
周曾奎 .
气象科学, 2003, (04) :435-445
[6]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1, (05) :616-624
[7]   雾对公路运输影响的初步研究 [J].
黄朝迎 .
气象, 2000, (02) :0-65
[8]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周毓荃 ;
朱诗武 .
气象学报, 1999, (05) :622-631
[9]   1996年岁末沪宁线持续五天大雾的原因探讨 [J].
葛良玉 ;
江燕如 ;
梁汉明 ;
朱诗武 ;
林恩祖 .
气象科学, 1998, (02) :181-188
[10]   上海城市雾理化特性的研究 [J].
鲍宝堂,束家鑫,朱炳权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1) :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