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被引:248
作者
李子华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
关键词
中国雾; 40年成就; 雾模式; 宏微观物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自1958年以来,中国一直重视人工消雾试验和雾的物理学研究。文中总结了40余年来中国在 人工消雾、雾的物理化学特性、雾生消物理过程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介绍了 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及雾数值模式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 km以内的天气现象 。它不仅对水陆空交通有不利影响,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危害。 纯净 雾水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云南省南部的雾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及发展橡胶林十分有利。对 一些干旱地区还可“雾中取水”。近些年来发现,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研究雾可为保护 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黄玉生 ;
黄玉仁 ;
李子华 ;
陈宝君 ;
黄建平 ;
顾江新 .
气象学报, 2000, (06) :715-725
[2]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周毓荃 ;
朱诗武 .
气象学报, 1999, (05) :622-631
[3]   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孙博阳 ;
彭虎 .
大气科学, 1999, (05) :623-631
[4]   西双版纳雾在减少 [J].
宫世贤 ;
凌升海 .
气象, 1996, (11) :11-15
[5]   考虑湿度影响的城市气溶胶夜晚温度效应 [J].
李子华,涂晓萍 .
大气科学 , 1996, (03) :359-366
[6]   重庆市区冬季雾滴谱特征 [J].
李子华,吴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1) :46-51
[7]   上海城市雾理化特性的研究 [J].
鲍宝堂,束家鑫,朱炳权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1) :114-118
[8]   重庆市冬季雾的物理化学特性 [J].
李子华,彭中贵 .
气象学报, 1994, (04) :477-483
[9]   青岛海雾雾滴谱与含水量观测与分析附视频 [J].
徐静琦 ;
张正 ;
魏皓 .
海洋湖沼通报, 1994, (02) :174-178
[10]   辐射雾生消的数值研究(Ⅱ)──生消机制 [J].
尹球,许绍祖 .
气象学报, 1994, (01)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