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比重“内外差”现象及其“去工业化”涵义

被引:99
作者
黄群慧 [1 ,2 ]
杨虎涛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内外差; 去工业化; 制造业比重; 两业融合;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2.03.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其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却持续快速上升,呈现独特的“内外差”现象。尽管中国制造业国际占比上升有较大“虚高”成分,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国家而言,“内外差”仍然折射出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和“过快去工业化”问题,在“大而不强”的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未强先降”的整体衰退风险。在“两业融合”过程中,制造业的引擎功能并不是“消失”,而是“下沉”,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双碳目标”、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十四五”时期,在有效产业政策导向下,以新基建、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核心产业为目标的制造业强化措施会对中国制造业比重有稳定作用,使其保持在27.8%左右(按2015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从长期看,制造业增速将逐步趋缓并低于GDP增速,制造业比重将缓慢下降,2035年预计降至25%—26%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J].
黄群慧 ;
倪红福 .
管理世界, 2021, 37 (12) :40-58
[3]   服务业结构性扩张与去工业化问题再审视 [J].
闫冰倩 ;
冯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8 (04) :42-62
[4]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 [J].
赵伟 .
探索与争鸣, 2021, (01) :60-68+178
[5]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 [J].
汤铎铎 ;
刘学良 ;
倪红福 ;
杨耀武 ;
黄群慧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20, 55 (08) :4-23
[6]   国际视野下中国结构转型的问题、影响与应对 [J].
张辉 ;
闫强明 ;
黄昊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6) :41-59
[7]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J].
魏后凯 ;
王颂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1) :5-22
[8]   面向中上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工业化战略研究 [J].
黄群慧 ;
黄阳华 ;
贺俊 ;
江飞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2) :94-116+207
[9]   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J].
张斌 ;
茅锐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3) :80-98+206
[10]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 [J].
贺俊 ;
吕铁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02) :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