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

被引:20
作者
赵伟 [1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产业结构; 制造业占比; “包默尔病理说”; 高质量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围绕"十四五"规划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规划中应设定一个制造业占比指标。但是,以制造业立国的先行工业化大国的历史表明,工业化末期后三产化迭起、制造业占比下降是个普遍现象,"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包默尔病理说"分别从理论上做了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生产性服务业自制造业析出则给予统计学视野的解释。我国"十三五"以来已进入工业化收尾期,三产化趋势凸显。"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还是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增强我国制造业实力并无异议,但是硬性提出一个制造业占比指标,不仅有悖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而且不利于贯彻中央新近提出的"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178 +1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 [J].
赵伟 .
社会科学战线 , 2007, (05) :42-49
[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M].金明善等著;.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