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化的中国能源消费前景分析及对碳排放的相关思考

被引:38
作者
樊杰 [1 ]
李平星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活能源; 碳排放; 能源消费;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的两大发展趋势。以往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预测大都是从工业化层面出发,忽略了城市化过程导致的生活能源消费的巨大增量。推动城市化进程是提升生活质量、满足人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立足城市化进程,保障人均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空间是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基础。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态势出发,提出了城市化率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等3个核心问题,并就这3个领域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及未来可能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其生活能源消费都有大量增长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生产能源消费和生活能源消费两大分类为主体的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未来(2010—2050年)生产领域能源消费存在减缓增长甚至趋于稳定的态势,但是由于生活能源的急剧增长,总能源消费量仍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很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下降的可能。由于碳排放同能源消费密切相关,因而近期难以依赖能源消费量的下降实现碳排放量的降低。最后指出,我国一方面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走低碳经济之路;另一方面,在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的碳减排及排放空间谈判问题上,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以数据说话,争取最大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南京市不同社会群体的贫困集聚度、贫困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J].
何深静 ;
刘玉亭 ;
吴缚龙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703-715
[2]   城镇化的挑战与希望 [J].
仇保兴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01) :1-7
[3]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综述 [J].
王凯 ;
侯爱敏 ;
翟青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1) :118-122
[4]   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 [J].
樊杰 ;
李平星 ;
梁育填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1) :61-68
[5]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6]   农民工住房保障现状调查报告——以南京市为例 [J].
吴群莉 ;
桑黎阳 ;
李雨钊 .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9) :3-3
[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的结构及总量分析 [J].
余翔 .
经济评论, 2007, (06) :66-72
[8]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J].
梁进社 ;
郑蔚 ;
蔡建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853-864
[9]   工业化水平区域差异与中国能源消费 [J].
陈军 ;
成金华 ;
吴巧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59-64
[10]   农民工住房来源及住房水平的实证研究 [J].
黄卓宁 .
珠江经济, 2007, (09) :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