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9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分异特征与成因

被引:47
作者
王强 [1 ,2 ,3 ,4 ]
樊杰 [2 ,3 ]
伍世代 [1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区域能源效率; DEA模型; 时空分异; 成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90-2009年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进行测算,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未来我国能源效率提升的重点政策方向。研究结果显示: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能源效率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远低于台湾地区),呈升高趋势,但变化幅度小。②中国大陆地区能源效率提升以要素大规模投入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为主导驱动,相比之下,科技进步并不是经济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其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对能源效率改善幅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③从空间分异规律来看,东、中部地区能源效率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逐渐由能源效率最低层级升至仅次于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的第二层级;纯技术效率按照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分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规模效率较低,东北地区受国家市场需求影响,长期处于效率最低水平。④在国家、省域两种不同尺度下,同一因素在两个尺度上对能源效率影响的适宜性、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⑤未来在提升中国大陆地区能源效率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我国产业结构组合、能源市场化改革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等三个重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产业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贡献的空间分析——以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为例 [J].
刘佳骏 ;
董锁成 ;
李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12) :1999-2011
[2]   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 [J].
王强 ;
郑颖 ;
伍世代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1, 66 (06) :741-749
[3]   FDI、人力资本与省际工业能源效率 [J].
陈媛媛 ;
王海宁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03) :99-109
[4]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J].
王姗姗 ;
屈小娥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3 (02) :54-60
[5]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 [J].
王强 ;
伍世代 ;
李婷婷 .
地理科学, 2011, 31 (01) :36-41
[6]   江苏省能源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成因分析 [J].
赵媛 ;
郝丽莎 ;
杨足膺 .
地理学报, 2010, 65 (08) :919-928
[7]   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J].
郭义强 ;
郑景云 ;
葛全胜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027-1036
[8]   国家能源供应保障的时空协调初探 [J].
张雷 ;
马蓓蓓 ;
黄园淅 ;
蔡国田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13-23
[9]   基于DEA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 [J].
郭腾云 ;
徐勇 ;
王志强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08-416
[10]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8, (11) :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