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程中的“双重印象”: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不公平感研究

被引:14
作者
魏钦恭 [1 ]
张彦 [2 ]
李汉林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2]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双重印象; 社会发展; 公平正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收入分配及其公正性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关键问题。对不同年份的全国性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性的结果显示当下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呈现一种"双重印象",即客观上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与主观上收入不公感的逐渐降低。分析影响人们收入不公平感差异逻辑机制的结果表明,人们的社会经历、结构地位、相对剥夺感、能力取向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都对其收入不公平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虽然缺乏纵贯数据的进一步检验,但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双重印象"形成的部分机理。第一,"实然"的客观数据不能代替"应然"的主观感受,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收入分配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对收入差距也会有不同的忍受限度;第二,一个社会的收入差距无可避免,但在差异原则下实现收入的共同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入不公平感;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树立了有关收入分配的能力主义原则,收入分配的合法性基础正在发生着向市场分配的转变,使持有能力取向的群体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收入差距。这些结果也意味着,充分利用当下民众有关收入分配的容忍空间,通过一些重大的制度安排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机制,则能不失时机地把中国的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2+240 +240
页数:33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2]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J].
边燕杰 ;
肖阳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2) :22-42+242
[3]   中国尚未进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阶段 [J].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
人民论坛, 2013, (27) :50-51
[4]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 兼论地位层级认同基础的转变 [J].
高勇 .
社会, 2013, 33 (04) :83-102
[5]   转型期中国公众的分配公平感: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 [J].
孟天广 .
社会, 2012, 32 (06) :108-134
[6]   “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公平感”与“冲突感” [J].
李路路 ;
唐丽娜 ;
秦广强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04) :80-90
[7]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 [J].
李实 ;
罗楚亮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04) :186-194
[9]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 [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
孙立平 .
开放时代, 2012, (03) :125-145
[10]   可用收入分配满意度来替代基尼系数 [J].
李实 .
人民论坛, 2011, (22) :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