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度、工业化与经济梯度的交互冲击响应研究

被引:3
作者
张艳东
赵涛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关键词
经济梯度; 工业化; 能源强度; VAR模型;
D O I
10.13956/j.ss.2014.09.036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工业化和经济梯度的交互冲击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工业化对三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均最大,说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除中部地区外,工业化的发展会降低能源强度,体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经济梯度的提高会促进中西部地区对能源依赖型产品的消费,从而引起其能源强度的上升;经济梯度对东部地区工业化有着正向的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有着负向的影响;能源强度对工业化与经济梯度的变化影响程度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节能目标的约束性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Log-GMDH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费中长期预测 [J].
李红梅 ;
贺昌政 ;
肖进 .
软科学, 2012, 26 (05) :51-54+66
[2]   典型国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强度的变化及启示 [J].
符冠云 ;
郁聪 ;
熊华文 .
中国能源, 2012, 34 (03) :17-21
[3]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J].
赵湘莲 ;
李岩岩 ;
陆敏 .
软科学, 2012, 26 (03) :33-38
[4]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J].
马珩 .
中国软科学, 2012, (01) :176-182
[5]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 [J].
宋枫 ;
王丽丽 .
资源科学, 2012, 34 (01) :13-19
[6]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 [J].
张欢 ;
成金华 .
管理学报, 2011, 8 (07) :1060-1066
[7]   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实证研究 [J].
王霞 ;
淳伟德 .
统计研究, 2010, 27 (10) :71-74
[8]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刘畅 ;
崔艳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34-43
[9]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J].
陈国阶 .
地理科学, 1997, (01) :2-8
[10]   宏观区域的经济梯度及其实证方法探讨 [J].
郭正模 .
社会科学研究, 1989, (05)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