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52
作者
马海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知识流; 流空间; 文献综述;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11.028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需要充分解读知识流作用于城市间关系的内在逻辑和空间表现,梳理和思考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的研究脉络、研究基础、可能贡献、面对难题和应对措施显得十分必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到如下主要观点:1知识流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动力,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力会更加突显;把握城市网络研究新方向需要关注知识流这一新内容。2城市间知识流动具有明显的"社会—空间"双重属性,区别于基于交通联系的城市间"硬网络",属于"软网络"的一种;相关研究有助于激发对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再思考和再建构。3由于国界对知识流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需要强调空间尺度与知识流动的关系,有必要开展中国国家体制和政策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4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创新空间的形成,可以为国内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3+223 +2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J].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振波 ;
李广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459-473
[2]   城市网络的一种算法及其实证比较 [J].
赵渺希 ;
吴康 ;
刘行健 ;
本迪鲁德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69-183
[3]   本土电信企业网络下中国城市网络多尺度空间结构分析 [J].
李俊 ;
董锁成 ;
黄永斌 ;
毛琦梁 ;
王菲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4, (01) :110-115
[4]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市网络解释框架 [J].
冷炳荣 ;
杨永春 ;
谭一洺 ;
李甜甜 .
地理研究, 2013, 32 (07) :1243-1252
[5]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City Network Pattern Based on Producer Services[J]. ZHEN Feng,WANG Xia,YIN Jun,ZHANG Mi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3(03)
[6]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nectivity of Chinese Cities in World City Network,2010 [J].
Ben DERUDDER ;
Peter J TAYLOR ;
Michael HOYLER ;
NI Pengfei ;
LIU Xingjian ;
ZHAO Miaoxi ;
SHEN Wei ;
Frank WITLOX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3, 23 (03) :261-273
[7]  
Urban Hierarchy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ter-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in Post-reform China[J]. LU Lachang1 ,2,HUANG Ru 1,2 (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2.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05)
[8]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 [J].
赵渺希 ;
刘铮 .
城市规划, 2012, 36 (09) :23-28+38
[9]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 [J].
甄峰 ;
王波 ;
陈映雪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31-1043
[10]   地方生产网络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潮汕纺织服装行业为例 [J].
马海涛 ;
刘志高 .
地理科学, 2012, 32 (03) :30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