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市网络解释框架

被引:13
作者
冷炳荣 [1 ]
杨永春 [2 ]
谭一洺 [2 ]
李甜甜 [2 ]
机构
[1]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等级; 城市网络; 相互作用; 界面交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1 [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803 ; 0833 ;
摘要
中心地理论采用的是规模—等级分布体系。然而,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显然无法沿用中心地理论进行解释,如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的重构、基础设施网络对时空距离的压缩等。城市网络研究强调外部连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可很好地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联特性,因此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研究已逐渐从城市等级转向于城市网络研究。通过构建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地方背景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性解释框架,阐述城市网络的作用机制。在城市网络解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城市的网络化生存策略—界面交互模型,阐述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中其他城市的联系方式与互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43 / 12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对城市体系研究的启示 [J].
杨永春 ;
冷炳荣 ;
谭一洺 ;
李甜甜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1009-1020
[2]   区域流动空间整合与全球城市网络构建 [J].
沈丽珍 ;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2009, 29 (06) :787-793
[3]  
流动空间[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沈丽珍, 2010
[4]  
社会分层十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强, 2008
[5]  
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M]. 商务印书馆 , 甄峰著, 2004
[6]  
区域分析与规划[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崔功豪等编著, 1999
[7]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
[8]  
‘Globaliz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perspective[J] . Neil MCoe,MartinHess,Henry Wai‐chungYeung,PeterDicken,JeffreyHenderson.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 2004 (4)
[9]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Henderson, J ;
Dicken, P ;
Hess, M ;
Coe, N ;
Yeung, HWC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2, 9 (03) :43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