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与协调视角的乡村发展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50
作者
李婷婷 [1 ,2 ]
龙花楼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人口转型; 土地利用转型; 产业发展转型; 协调转型度;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各发展要素转型之间往往存在不协调现象,超前转型或滞后转型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乡村乃至整个城乡地域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基于此,分析研究区域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的协调性对制定乡村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集成传统地理学调查分析、数量模型模拟及"3S"决策支持等技术方法,构建乡村协调转型度模型,基于"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搭建"乡村转型度—综合协调度—协调转型度"三维平台,从"转型"与"协调"视角分析了1990-2009年间山东省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整体转型速度与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协调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乡村转型度空间结构逐渐由局部集聚向全局分散转变;综合协调度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转型度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与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不同的耦合特点;②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与协调转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61,表明山东省乡村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的全面流动促使了其乡村系统的协调转型;③"转型"与"协调"分别代表了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量"与"质",乡村转型发展应秉着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持续稳定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19-1028
[2]   中国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适度非农化研究 [J].
方方 ;
刘彦随 ;
龙花楼 ;
李裕瑞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889-897
[3]   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 [J].
孟欢欢 ;
李同昇 ;
于正松 ;
李飞 .
经济地理, 2013, 33 (04) :144-148+185
[4]   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 [J].
张荣天 ;
张小林 ;
李传武 .
人文地理, 2013, 28 (02) :91-97
[5]   城乡统筹下的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宿迁市为例 [J].
肖锦成 ;
欧维新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2) :54-60+97
[6]   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 [J].
乔家君 ;
吴娜琳 ;
李德洗 .
地理研究, 2012, 31 (09) :1598-1610
[7]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 [J].
朱琳 ;
刘彦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4) :461-467
[8]   乡村地域主导功能的转型与乡村发展阶段的划分 [J].
刘自强 ;
周爱兰 ;
鲁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4) :49-54
[9]   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 [J].
林若琪 ;
蔡运龙 .
人文地理, 2012, 27 (02) :45-49
[10]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