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全国碳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

被引:218
作者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机构
[1]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交易; 系统设计; 碳减排; 碳税;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08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多行业的可交易绩效标准(Trade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全国碳市场的总量是一个和覆盖行业实际产出量相关联的灵活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碳排放量不仅包括现场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企业消费电力和热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实现对8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中的作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7 条
[1]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J].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11) :1-25
[2]   碳交易试点地区电力部门配额分配比较研究及对全国的借鉴 [J].
郑爽 ;
刘海燕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06) :748-757
[3]   全球碳市场链接对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的影响分析 [J].
翁玉艳 ;
张希良 ;
何建坤 .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 3 (01) :27-33
[4]   碳市场、行业竞争力与碳泄漏:以钢铁行业为例 [J].
林文斌 ;
顾阿伦 ;
刘滨 ;
王兆新 ;
周玲玲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 (04) :427-435
[5]   从“鞭打快牛”到效率驱动: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 [J].
钱浩祺 ;
吴力波 ;
任飞州 .
经济研究, 2019, 54 (03) :86-102
[6]   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J].
王文举 ;
陈真玲 .
管理世界, 2019, 35 (03) :81-98
[7]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市场调节的理论与实践 [J].
段茂盛 ;
邓哲 ;
张海军 .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92-100
[8]   国家碳市场总体设计中几个关键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 [J].
张希良 .
环境经济研究, 2017, 2 (03) :1-5+48
[10]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傅京燕 ;
章扬帆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6, 36 (04)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