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被引:129
作者
王文举 [1 ]
陈真玲 [2 ]
机构
[1]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减排责任; 碳配额; 减排成本; 空间联立面板模型;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036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J].
邵帅 ;
张可 ;
豆建民 .
管理世界, 2019, 35 (01) :36-60+226
[2]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稳健估计与减排政策 [J].
蒋伟杰 ;
张少华 .
管理世界, 2018, 34 (07) :32-49+183
[4]   中国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成本与区域差异研究 [J].
陈德湖 ;
潘英超 ;
武春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0) :86-93
[5]   环境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性及其转移机制 [J].
杨继生 ;
徐娟 .
经济研究, 2016, 51 (01) :155-167
[6]   我国统一碳市场中的省际间配额分配问题研究 [J].
王文举 ;
李峰 .
求是学刊, 2015, 42 (02) :44-51+181
[7]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8]   区域碳排放空间转移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 [J].
孙立成 ;
程发新 ;
李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8) :17-23
[9]   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 [J].
陆铭 ;
冯皓 .
世界经济, 2014, 37 (07) :86-114
[10]   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 [J].
张可 ;
汪东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