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情形下企业研发对生产率作用评估

被引:17
作者
宗庆庆 [1 ,2 ]
周亚虹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博士后流动站
[2]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
[3]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企业研发; 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强度; 广义倾向得分; 处理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受到环境、资源、劳动力成本约束的实际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工业企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并探究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已经成为学界从微观层面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作用。关于企业研发与生产率关系的讨论在现有文献中并不少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简单使用索洛残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简单使用虚拟变量来刻画企业的研发状态(研发或不研发)以及普遍忽视了研发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本文试图矫正这些不足:论文运用Levinsohn-Petrin方法(简称LP方法)测算了我国工业企业的TFP以避免生产率估计过程中由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使用连续型变量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比例)刻画企业研发状态并随后利用广义倾向得分法来估计企业研发活动对TFP的处理效应。通过对我国2005—2007年两万多家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发现:(1)企业研发确实存在内生性,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忽略这一双向因果关系会低估研发对生产率的处理效应。(2)处理效应函数的估计结果表明,研发强度的临界值为0.83,低于这一临界值研发对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过度研发可能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3)研发与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0.3可能是潜在的最优研发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陈昌兵 ;
陆明涛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17+75
[2]   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 [J].
周亚虹 ;
贺小丹 ;
沈瑶 .
经济研究, 2012, 47 (05) :107-119
[3]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 [J].
聂辉华 ;
江艇 ;
杨汝岱 .
世界经济, 2012, 35 (05) :142-158
[4]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J].
鲁晓东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541-558
[5]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J].
戴觅 ;
余淼杰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1) :211-230
[6]   干中学、过度投资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 [J].
李尚骜 ;
陈继勇 ;
李卓 .
经济研究, 2011, 46 (06) :57-67
[7]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 [J].
余淼杰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97-110
[8]   中国工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 [J].
吴延兵 .
产业经济研究, 2009, (06) :13-21
[9]   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 [J].
刘小玄 ;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5-54
[1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