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

被引:92
作者
刘小玄
吴延兵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率; DEA和M指数方法; 中国企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生产率理论中的DEA-M指数方法分析了抽样调查企业1022户2000—2004年的数据,测度结果发现,样本期间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处于下降态势,对生产率的分解则发现,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的停滞不前造成的。通过对于生产率变量的面板数据的回归,本文发现,生产率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拉动,同时,资金来源依赖于国有银行的企业,其效率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这个检验证实了在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率增长与外部融资支持的密切正相关,反之,没有融资支持的企业则得不到足够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生产率增长会趋于减缓。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 [J].
刘小玄 ;
李双杰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43-868
[2]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经济研究, 2006, (02) :31-43
[3]   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张海洋 .
经济研究, 2005, (05) :107-117
[4]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5]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6]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J].
郑京海 ;
刘小玄 ;
Arne Bigsten .
经济学(季刊), 2002, (02) :521-540
[8]  
Efficiency, technical progress, and best practice in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 (1980–1994)[J] . Jinghai Zheng,Xiaoxuan Liu,Arne Bigste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3 (1)
[9]  
Ownership,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in China's large- and medium-size industrial enterprise sector[J] . Gary JEFFERSON,Albert G.Z. HU,Xiaojing GUAN,Xiaoyun YU.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3 (1)
[10]   Impact of ownership and competi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J].
Zhang, AM ;
Zhang, YM ;
Zhao, R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 29 (02) :32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