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被引:87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4.02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4+135 +1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顾朝林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771-784
[2]   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
宁越敏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257-263
[3]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J].
冷炳荣 ;
杨永春 ;
李英杰 ;
赵四东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99-211
[4]   长三角地区旅游圈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聚集分形特征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林岚 .
地理研究, 2010, 29 (12) :2189-2200
[5]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J].
朱付彪 ;
陆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65-1576
[6]   中国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职能分工及互补性的比较研究 [J].
李佳洺 ;
孙铁山 ;
李国平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503-509
[7]   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 [J].
姚士谋 ;
李青 ;
武清华 ;
陈振光 ;
张落成 .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1345-1354
[8]   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J].
殷洁 ;
张京祥 ;
罗小龙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2-17
[9]   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 [J].
曹芳东 ;
吴江 ;
徐敏 ;
薛献伟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09-114
[10]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J].
刘法建 ;
张捷 ;
章锦河 ;
陈冬冬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14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