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48
作者
付云鹏 [1 ]
马树才 [1 ]
宋琪 [2 ,1 ]
机构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2] 辽宁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Moran’s I; 空间回归模型;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5.06.009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本文在对中国2000—2012年30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oran’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检验了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口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技术进步对碳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J].
黄杰 ;
丁刚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18) :22-26
[2]   中国省域碳强度集群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冯宗宪 ;
王凯莹 .
资源科学, 2014, 36 (07) :1462-1468
[3]   城镇化对碳强度的影响分析 [J].
肖宏伟 .
发展研究, 2013, (12) :8-12
[4]   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计量研究 [J].
肖宏伟 ;
易丹辉 ;
张亚雄 .
经济与管理, 2013, 27 (12) :53-62
[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6]   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张伟 ;
王韶华 .
软科学, 2013, 27 (08) :46-49
[7]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王韶华 ;
于维洋 .
资源科学, 2013, 35 (07) :1438-1446
[8]   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强度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姚奕 ;
倪勤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3, 32 (01) :113-122
[9]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J].
吴玉鸣 ;
吕佩蕾 .
桂海论丛, 2013, 29 (01) :40-45
[10]   空间依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空间计量研究 [J].
许海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9) :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