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14
作者
张伟 [1 ]
王韶华 [2 ]
机构
[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
[2]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强度; 贡献; 灵敏度矩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105 ;
摘要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三次产业比例的相互关系及与碳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三次产业比例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目前灰因素水平下,降低第一产业比例,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1.725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为10.15%。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 [J].
王修华 ;
王翔 .
软科学, 2012, 26 (03) :29-32
[2]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J].
李健 ;
周慧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7-14
[3]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 [J].
籍艳丽 ;
郜元兴 .
统计研究, 2011, 28 (07) :37-44
[4]   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J].
孙敬水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11, (03) :1-6
[5]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J].
虞义华 ;
郑新业 ;
张莉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03) :72-81
[6]   基于灰色变结构控制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分析研究 [J].
范德成 ;
张伟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 (10) :55-60
[7]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J].
孙建卫 ;
赵荣钦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284-1295
[8]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8-222
[9]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
[1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