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10
作者
招远祺 [1 ,2 ]
乔利军 [1 ]
蔡业峰 [3 ]
黄燕 [3 ]
机构
[1]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内六科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3]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转化;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D O I
10.13820/j.cnki.gdyx.2015.03.021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57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CT或MRI确诊溶栓后HT的6例作为HT组,按1∶5的比例纳入非HT患者30例为对照(非HT组)。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 HT组早期症状恶化(2=11.025,P=0.010),溶栓后24 h NIHSS的改变与HT的发生有关(P=0.030,OR=1.471,95%CI 1.038~2.083)。与非HT组比较,HT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延长(Z=-2.408,P=0.016),HT组基线NIHSS评分高于非HT组(Z=-2.519,P=0.01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4,OR=1.034,95%CI 1.001~1.068)、基线NIHSS评分(P=0.027,OR=1.505,95%CI1.049~2.160)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溶栓后早期症状恶化高度提示HT的发生。发病至就诊时间、基线NIHSS评分为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预测研究 [J].
刘芳 ;
史宗杰 ;
张锦华 ;
耿昱 .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 (08) :968-969+985+1057
[2]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 [J].
杨璐萌 ;
程忻 ;
凌倚峰 ;
方堃 ;
曹文杰 ;
董强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 (07) :464-468
[3]   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 [J].
张圣 ;
金信春 ;
陈智才 ;
楼敏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 (07) :460-463
[4]  
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J]. 赵秋云,丁红,徐运.中国卒中杂志. 2014(04)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J].
黄银辉 ;
李明媚 ;
陈振杰 ;
林友榆 ;
欧阳宛炯 ;
卓识途 ;
蔡若蔚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 39 (10) :581-586
[6]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六部分) [J].
李刚 ;
鲍欢 ;
郝俊杰 ;
左联 ;
肖亚平 ;
杨玉梅 ;
王悦 ;
胡晖 ;
黄东雅 ;
王少石 .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10) :815-838
[7]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中医药干预思路 [J].
黄燕 ;
贾翔 ;
孙景波 .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07) :1749-1750
[9]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J].
黄平 ;
俞守义 .
继续医学教育, 2006, (31) :75-77
[10]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分析 [J].
叶冬青 .
疾病控制杂志, 2001, (01)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