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能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吗?——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124
作者
邹洋 [1 ]
张瑞君 [1 ]
孟庆斌 [1 ]
侯德帅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沪港通; 资本市场开放; 公司违规; 公司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开启"沪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07-201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途径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或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公司违规这一视角,揭示了"沪港通"机制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股价异质性波动——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J].
钟凯 ;
孙昌玲 ;
王永妍 ;
王化成 .
金融研究, 2018, (07) :174-192
[2]   公司战略影响公司违规行为吗 [J].
孟庆斌 ;
李昕宇 ;
蔡欣园 .
南开管理评论, 2018, 21 (03) :116-129+151
[3]   沪港通与公司融资约束——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师倩 ;
姚秋歌 .
财务研究, 2018, (02) :62-72
[4]   外国投资者降低了新兴市场股价崩盘风险吗——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J].
华鸣 ;
孙谦 .
当代财经, 2018, (01) :57-67
[5]   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J].
钟覃琳 ;
陆正飞 .
管理世界, 2018, 34 (01) :169-179
[6]   沪港通交易制度能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吗?——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J].
刘海飞 ;
柏巍 ;
李冬昕 ;
许金涛 .
管理科学学报, 2018, 21 (01) :97-110
[7]   资本账户开放是否降低了AH股的溢价?——基于沪港通开通前后AH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谭小芬 ;
刘汉翔 ;
曹倩倩 .
中国软科学, 2017, (11) :39-53
[8]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之影响研究——基于政治关联与产权性质视角的经验证据 [J].
周泽将 ;
刘中燕 .
中国软科学, 2017, (07) :116-125
[9]   中国企业跨境交叉上市改善了公司治理水平吗?——基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实证检验 [J].
董秀良 ;
张婷 ;
孙佳辉 .
中国软科学, 2016, (09) :99-111
[10]   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违规 [J].
滕飞 ;
辛宇 ;
顾小龙 .
会计研究, 2016, (09)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