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终极控制及其现金股利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29
作者
刘孟晖
机构
[1] 郑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终极控制权; 控制模式; 现金股利;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1.12.012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现金股利可以减少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资源,对其自利行为具有限制作用。然而,由于具有不同的股权特征,不同控制模式公司对待现金股利的态度存在差异性。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比例划分了4种控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008—2009年中国沪市和深市20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模型特点,本文分别选择Logit模型方法和Tobit II模型方法分别估计了不同控制模式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股东控制类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治理的重点在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限制其现金股利的非理性行为;经营者控制公司具有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治理的重点在于强化与提高其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股东制衡、互动效应与现金股利 [J].
唐跃军 .
系统工程学报, 2009, (03) :272-279
[2]   终极产权与公司价值——对中国上市公司激励与壁垒效应的实证检验 [J].
刘孟晖 ;
沈中华 ;
余怒涛 .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 (01) :62-68
[3]   监督,抑或共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J].
刘星 ;
刘伟 .
会计研究, 2007, (06) :68-75+96
[4]   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唐跃军 ;
谢仍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2) :120-128
[5]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J].
马曙光 ;
黄志忠 ;
薛云奎 .
会计研究, 2005, (09) :44-50+96
[6]   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 [J].
徐国祥 ;
苏月中 .
财经研究, 2005, (06) :132-144
[7]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J].
叶勇 ;
胡培 ;
何伟 .
管理科学, 2005, (02) :58-64
[8]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 [J].
刘峰 ;
贺建刚 ;
魏明海 .
管理世界, 2004, (08) :102-110+118
[9]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 [J].
陈信元 ;
陈冬华 ;
时旭 .
管理世界, 2003, (08) :118-126+151
[10]   “一股独大”悖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聂长海 ;
姜秀华 ;
杜煊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7)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