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28
作者
郭彩霞
邵超峰
鞠美庭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能源效率; 行业结构; 能源结构;
D O I
10.13198/j.res.2012.02.110.guocx.012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天津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该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建立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 a内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0.41%,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低58.53%;工业能源强度持续下降,万元(104元)增加值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2.38 t/万元降至2009年的0.68 t/万元,表明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较明显;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7.80%,高于北京、上海等地.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对工业经济规模、行业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经济规模是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行业结构、能源结构整体上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小;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工业节能减排成效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对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达-140.80%.通过对天津市工业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能源密集型行业严重影响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 [J].
朱聆 ;
张真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1) :20-26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研究——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为例 [J].
李文增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63-67
[3]   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J].
赵欣 ;
龙如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7) :25-30
[4]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的分解研究 [J].
郭运功 ;
林逢春 ;
白义琴 ;
吴玫玫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09) :68-72+81
[5]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6]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7]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8]   天津市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J].
王祖伟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 (03) :50-51
[9]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8
[10]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 2 emissions from energy use: Turkish case[J] . Energy Policy .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