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63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李晓兵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2]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4] 北京
关键词
景观空间生态风险; 自然/半自然景观; 城市化; 土地利用; 北京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有效、合理地评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论文在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测量北京19912004年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素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地区19912004年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的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具体结论为:①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19912004年北京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建筑景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同时,山区林地景观增加也比较明显。②研究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山区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要明显低于平原区,受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③研究区各种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间生态风险水平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森林景观的生态风险最低,而混合景观的生态风险最高,受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影响最为明显。④研究区新增建设用地景观单元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混合两种景观类型,其中混合景观所占比重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GIS空间关联模式发现》评述 [J].
闾国年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6-336
[2]   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 [J].
孙心亮 ;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68-674
[3]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J].
肖杨 ;
毛显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5) :623-626
[4]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J].
李迈和 ;
Norbert Kruchi ;
杨健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5) :450-458
[5]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徐小黎 .
地理学报, 2002, (03) :363-371
[6]   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J].
施维林 ;
李自珍 ;
王兮之 .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01) :84-89
[7]   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付在毅 ;
许学工 ;
林辉平 ;
王宪礼 .
生态学报, 2001, (03) :365-373
[8]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许学工 ;
林辉平 ;
付在毅 ;
布仁仓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11-120
[9]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J].
刘盛和 ;
吴传钧 ;
沈洪泉 .
地理学报, 2000, (04) :407-416
[10]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