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

被引:4
作者
张建升
机构
[1]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异;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11.06.01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笔者在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非参数的核密度函数法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各地区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缩小趋势,而从1990年以后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同时,核密度函数分布呈现"双峰"收敛趋势,进一步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马尔可夫链的稳态分布来看,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将继续保持较大差异,短期内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地区差距的贡献 [J].
李国璋 ;
周彩云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5) :49-61
[2]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解构及区域收敛性分析 [J].
武群丽 .
经济经纬, 2010, (01) :12-16
[3]   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J].
董亚娟 ;
孙敬水 .
当代财经, 2009, (03) :25-30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及对地区差距变迁影响的实证分析 [J].
李静 ;
刘志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05) :47-52
[5]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6]   中国地区间经济差异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J].
汪锋 ;
张宗益 ;
喻冬梅 .
统计与决策, 2006, (06) :74-76
[7]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8]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10]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铁梅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