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被引:307
作者
谢富仁
崔效锋
赵建涛
陈群策
李宏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分区; 动力学; 中国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资料为基础 ,总结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划分构造应力分区的原则 ,将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划为四级应力区 .指出一级构造应力区主要受板块边界的几何特征和作用在边界上的力所控制 ,应力作用在大范围和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和稳定 ;二级构造应力区受控于区域块体间的相互作用 ,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应力作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级构造应力区受控于区域内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应力结构具有相似性 ;四级构造应力区受控于块体和断裂相互作用的影响 ,其应力性状 (方向、强度、结构等 )一致性较好 .论文还初步分析了控制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布的动力学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54 / 6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2]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中国地震, 2001, (03) :52-60
[3]   青藏高原北、东边缘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 [J].
谢富仁 ;
张世民 ;
窦素芹 ;
崔效锋 ;
舒塞兵 .
地震学报, 1999, (05) :502-512
[4]   利用震源机制解对中国西南及邻区进行应力分区的初步研究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地震学报, 1999, (05) :513-522
[5]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 [J].
谢富仁 ;
祝景忠 ;
粱海庆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93, (04) :408-418+521
[6]   华北强震断层面解和震源深度特征 [J].
汪素云 ;
James Ni ;
马宗晋 ;
张郢珍 ;
Leonardo Seeber ;
John G. Armbruster ;
张立人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1) :42-54
[7]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6) :636-647
[8]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区域新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 ;
刘光勋 .
中国地震, 1989, (03) :28-38
[9]   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 [J].
李方全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86, (02) :156-171
[10]   鄂尔多斯地块周围的现代地壳应力场 [J].
薛宏运 ;
鄢家全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2) :144-152